这话说的,现场气氛立刻冷了下来,蔡馆长也不高兴了,他也不解释,往椅背上一靠,不说话了。
导演连忙叫停,上来几名工作人员,分别安抚持宝人和专家。这是第一届寻宝江城的活动,在准备上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准备充分,主要是持宝人听见这个结论气的失去了理智,不该说的话当场就说了出来。
一会儿持宝人就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冷静下来,给蔡馆长道了歉,蔡馆长也是在工作,还是一五一十的将瓷瓶的破绽讲了出来,最后语重心长的说道:“投资有风险,收藏需谨慎。”持宝人越来越羞愧,最后捧着瓷瓶讪讪离去。
趁着第二位持宝人还没上场,导演和电视台领导连忙上前给专家道歉,蔡馆长摆摆手说道:“不必了,大家都是为了工作。你们给后面的持宝人说清楚就可以了。”
第二位持宝人拿着一卷画,书画鉴定耗时比较长,侯大师仔细观察了几分钟,最后抬起头恭喜持宝人,这个大姐欢天喜地卷好画卷回去了。
整个拍摄过程中,专家们按照事先约定,当遇见不寻常的,非常典型的,或者是具有浓厚的江城文化底蕴的藏品,会事先给导演一个信号,然后导演会安排摄影机给专家和持宝人特写镜头,专家才会开始详细点评,与持宝人进行比较长时间的互动。如果藏品一般般,专家点评的话语就没几句了,观众们也不会关注赝品或者一般古玩,节目后期制作也会跳着选择精彩部分剪辑出来,这是电视鉴宝节目的一般规则。
第三件藏品就轮到张明了,持宝人是个中年大叔,慎重的拿着四把折扇放在张明面前。张明左手挨个拿起,打开查看扇页,还时不时与侯大师低声交流着讨论字画内容,时而眉头紧皱,时而惊喜交加,足足演了三分钟的戏。
放下最后一把折扇,张明笑着对持宝人说道:“请问这位大。。。。。。这位先生。咳咳。。。。。。”抬头看了一眼导演,导演示意没事,张明重新开始问话:“请问这位先生,您这折扇可有什么来历?”张明忘记自己现在已经化装成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了,差点喊出大叔这个称呼,这要是被有心人听见,那可就露馅了。
中年大叔说道:“这四把折扇,是我一个朋友的长辈所有,朋友的长辈是个文人,热爱收藏,这些折扇应该是从民国时期就流传下来的精品。这四把折扇是他心中所爱,其中两把扇骨雕刻精美,从扇叶内容上看应该是成套的集锦扇,另外有一把则是用名贵象牙做扇骨,雕工出神入化,加上扇叶画风具有大家风范,而且有一枚疑似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的收藏铭印,很有可能是傅大师收藏。今天就是希望专家能够为我们鉴定解惑。”
看见持宝人说的有理有据,张明也笑了,说道:“您的讲解非常详尽,可见您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在收藏研究上。恭喜您,这四把折扇,非常珍贵!”
接下来就是点评时间。按照正常流程,应该是张明对着摄影机一个人夸夸其谈,但是这四把折扇和书法也有点关联,再加上电视台方面对张明的能力还是存在一些怀疑,所以这个折扇现场点评环节暂停下来,留在最后点评不录制,由多名专家共同写评语,将评语以画外音的形式加入到电视节目中,这样既达到专家点评的效果,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。
看见电视台不准自己这个杂项鉴定专家发言,张明也不懊恼,笑呵呵的将折扇送还给持宝人,并与他握手,持宝人也是很高兴的离开,等到下午再来听专家点评。
送走持宝人,导演示意暂时关闭摄影机,上前来对张明说道:“不好意思啊张老师,我们这也是听上面指挥。。。。。。”
张明摆摆手笑着说道:“没关系,这四把折扇虽然算在杂项内,但是扇页上的内容是和书画相关,刚才我也和侯大师交流过,这四把折扇应该是真品,并且来头不小,侯大师也表示需要慎重对待。最后评价也给我们留下更多的鉴定时间,我们也好先提前准备准备。”
侯大师点点头说道:“小张眼光很准,刚才他也提出不少书画鉴定上的要点,非常准确,在书画鉴定上也说的很好,其实你们应该大可放心的。”
张明谦虚一笑:“这样挺好的,低调一点吧呵呵。我还有很多要向侯大师学习请教的呢,希望下午侯大师可千万别吝啬赐教啊!”
几位专家笑了起来,主席台上非常和气,导演也出了一口气走回去,示意下一位持宝人可以上场了。